第1541章 远水解不了近渴-《带着淘宝去抗日》
第(2/3)页
汪兆铭为何不甘寂寞,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对英美宣战?
因为汪兆铭在争“正统”,一直希望自己的“政府”得到世界的认可,对英美宣战意味着可以让国际社会注视到他的“独立和合法性”。
再说,对他来说,宣战与否反正只是一句话的事情。
对于宣战,二号汉奸周佛海则说得更为直截了当:“绝对不能以为不宣战,就可以获得重庆方面的原谅而为将来留有余地。不成功便成仁,如果日本战败,我们没有任何颜面乞求苟全。”
说白了,汪兆铭是在赌一把。赌赢了,就跟着日本主子大赢;赌输了,反正老子就这一堆了。
1943年初虽然没有现在这样局势明朗,但轴心国军队在各处战场都已经陷入苦战的败局,全世界都看到了打败轴心同盟的胜利曙光。
然而汪兆铭选择这个时候向盟军宣战,着实是主动作死的节奏。
在汪兆铭看来,正是危难时候入局,才能对日本主子表现的更加忠心耿耿和“义无反顾”,他在宣战广播中,鼓吹“全体国民”要拿出全副精神,放在“死中求生”的对盟军“决战”上。
只不过,这个跳梁小丑的宣战只是句空话,因为他掌握下的军事力量,协助“皇军”搞搞清剿还差不多,别说和美军交战,就是和国军正面战场交战也是炮灰一团。
果然,当日本军方真和他商量,让其派遣精锐兵力参与太平洋战场时,汪兆铭立刻找借口百般拒绝,让日本人也大失所望。
反过来,令汪伪政府极为尴尬的是,美英并没理会这些个小丑,而是在两天美英政府做了一件令花袭人感到欣慰的事情。
随着战争的持续进展,这两个国家都觉得,再把与他们并肩作战了两年有余的华夏当作殖民地一样对待,实在不合情理。
于是在1月11日,中美、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署签订条约,英美两国正式宣布放弃在华夏的特权。
到了5月20日,换文批准,条约正式生效。
紧接着,其他一些享有在华特权的国家,也相继与华夏签订了平等新约。、
第(2/3)页